HERA讲座(十一) 钓具篇 之 钓法--HERA 浮漂 我们开始聊聊大家最感兴趣,也是觉得最神秘的浮漂。
初次接触HERA,我们对那些制作精美的浮漂就爱不释手,但是又不知道很多看起来非常接近的浮漂的作用有什么不同,HERA的浮漂对我们来说又神秘又可爱。
浮漂随着HERA钓法的逐步进步也在不断有着新的变化和拓展。不管怎么样,到现在为止,日本对于浮漂的观念还是比较守旧的,认为使用天然材料制作的浮漂用起来才有味道,在此之上的一切制作手段才可以得到完美的体现,天然的材料是对工艺和艺术以及设计来说可称得上是最好的载体,没有之一。
目前HERA浮漂材料是以孔雀羽为主,另外还在使用芦苇竿做浮漂漂身的材料。
因为气候的关系,印度产的孔雀羽是被认为是最高级的,羽根直径明显粗壮,就内部来说,印度产的孔雀羽饱和而均匀,可以方便的加工成饱满粗壮,统一性好的浮漂。
以前的浮漂,可以用到直径可以达到7.0以上mm的孔雀羽,会做出身径相当粗的一本取浮漂,但是近几年好的孔雀羽产量很低,也很难买到了。
所谓一本取,就是用整根的孔雀羽,中间不经过剖开处理只是进行漂肩和漂脚处的锥度塑形。这样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浮漂浮力大,自重轻,性能优异。
除了一本取制作的方式,主流的还有两枚合,使用两支半圆形的孔雀羽用专门的胶水拼接成漂身后再塑形,也可以达到浮力的要求。如果需要漂身浮力特别大,也会用三枚合以上的方式制作超大直径的漂身,但这样的浮漂非常少,一般情况的底钓漂也两枚合也足够达到要求了。
一本取的浮漂从外观上就可以清楚的分辨。经常是一边比较圆滑,相反的一面会有羽毛生长的毛埂,会有特别的凸起,大家在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候不要慌张,这个恰恰是说明使用了天然的孔雀羽制作成的一本取浮漂,只要是漂身不弯曲,尾和脚比较对称而且同心度好就可以了。
另外一种材质是芦苇,相对于孔雀羽来说取材比较容易,芦苇为原材料制作出的浮漂浮力比较好,价格略微实惠,而且漂身不用专门的工具校直就可以达到制作要求,但是漂肩和脚处的锥度相对于孔雀羽来说芦苇材料的浮漂制作起来比较困难,如果不是机器削制,那在手工制作的条件下多少会有锥度不太自然的现象。这也是手工产品独特的地方。
主流的漂身是上述两种材料制作,制作浮漂的配件还有漂尾和漂脚,根据浮漂用途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搭配方式以满足各位对浮漂的需求。
漂脚的材料有三种,竹材削制,玻璃纤维以及碳素。
比较传统的浮漂使用削制的竹做漂脚的情况比较多,随后的新型材料的产生,到目前为止,漂脚使用碳素材料的比较多。
玻纤自重在这三种材料里面是最重的,往往在旺期使用的浮漂上可以见到它。
竹材制作的漂脚直径一般会使用的比较粗,会给浮漂带来额外的浮力,但是竹材也有一定的自重,所以在选择需要漂脚进行配置的浮漂的时候,为了让浮漂比较稳定,或者是在不大量损失浮力的前提下需要浮漂尽早站立,也可以选择竹脚。
碳素纤维制作的漂脚,自重轻,材料选择广泛,也可以在能达到使用强度的要求下做出相对比较细的漂脚,例如寒期需要下沉缓慢的浮漂。
漂尾虽然林林总总,什么样子的都有,但是仔细分辨也是由三种材料制作成,空心尾和PC尾,还有玻璃纤维尾。设计浮漂的时候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在这三种材质的漂尾之间调整。以达到多梯度,适应更多的鱼情.
空心尾是由赛璐璐制作而成,质量非常轻,直径分布相对广泛,在日本空心尾分为极细,中细,细,太和极太几种,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一般不会这样来描述漂尾的数据,更多的是用漂尾根部和漂尾顶部的直径以及漂尾长度是几目来描述空心尾浮漂的尾部数据。
例如说一支漂是1.4-1.2的七目空心尾,大家就可以非常明确的知道这样一支空心尾的浮漂,是用在何种钓法,大约适合什么样的鱼情,以及选择了浮漂之后对于饵料性质的设定等等细节。
多数情况下空心尾是呈现下粗上细的有一定的锥度。也有相对来说对应比重比较大的培来系饵料的倒锥形的浮漂尾。空心尾的特点是漂尾露出的部分会有相对比较大的浮力,也就是说载饵的性能更加好。
对于需要浮漂承载住饵料并要保持一段时间的时候,例如组合钓法里面的持系钓法,和夏季旺期培来系宙钓团饵,都是需要相对比较粗的空心尾来完成这样的任务。
但是空心尾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抗疲劳程度不太好,比较容易损坏,出现断尾的现象。
还有一点,空心尾因为材料限制,不能做的很长。不过空心尾的修理也比较容易,自己动手能力强的话,很多朋友都可以自己动手来修理损坏的空心尾浮漂。
PC实际上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有很多的用品都是PC材料的。
比如文件夹的合页,再比如很多包装所使用的材料。PC是聚碳酸酯,本身为透明,耐疲劳抗老化,而且比重比较轻,用PC制作成的浮漂尾敏感度高,比重比较轻,更重要的是PC尾因为是透明材料制作成,所以透光性好,尤其是在逆光情况下目视非常的容易。
和空心尾不同,PC尾可以相对做的比较长,这样的话浮漂的使用范围就更加广阔。目前来看,大部分的浮漂还是选择了PC尾作为漂尾,其使用范围也是非常的广阔。
玻纤尾,是传统的漂尾材料。密度比较高,几乎所有需要非常细漂尾的情况都会选择玻纤尾。
玻纤尾的特性是能敏感的反应出相对比较小的动作,这一点是非常适合寒期使用的,所谓能放大动作倒也不是,那是因为浮漂的漂尾直径比较细,一般的动作在空心尾上表现的行程比较短,顿感比较强烈,但是到了玻纤尾这边,顿感就不是那么强烈,反而动作的行程变长了,所以有一部分钓鱼人认为玻纤尾能放大动作。
玻纤尾还有一个特性比较特殊,就是发生动作的时候行程长,但是启动速度慢。利用这样的特性,最近几年开发出的盛期玻纤尾的专用浮漂也很厉害,能过滤一些无效的小动作,而在众多的纷杂的动作中相对准确的表现出吃饵的动作。这就解决了很多盛期时候让人烦恼的问题。
上面简单介绍了几种漂尾和几种漂脚以及漂身不同的性质,在实际使用中大家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特点去有针对性的选择手中的浮漂。
从浮漂入水开始,浮漂从平躺到翻身站立的时间,站立以后的停顿时间,到开始下沉的速度,下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动作,下沉到位以后反应动作的敏感度,以及出现动作的幅度,最后饵料雾化完成浮漂回位,都是钓鱼人从浮漂上可以阅读到饵料入水后的状态的窗口。
到底这个窗口能不能给钓鱼人带来准确的信息,那是浮漂制作者的经验和用心的体现。整只浮漂也是作者的心血倾注。所以一直好的浮漂,拿到手中会有爱不释手的感觉,这样一支浮漂在翻身站立的同时,会给钓鱼人一种美的享受。
HERA浮漂,是严格根据具体的钓法设计的,当然,这里面也会有一些设计为通用性非常强的浮漂,能适应几种钓法和钓层,或者是一套浮漂里面有不同的用途。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从下期开始我们继续为大家讲解HERA浮漂的选择和详细介绍。希望大家能在HERA的世界里学习和感受到更多钓鱼的知识,体验到更多钓鱼的美!
北京钓道无限运动发展中心 北京HERA钓法技研会 酷鱼网 - 冯晓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