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我和两位退休同志一道游览了安徽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乌龙溪景区。说来惭愧,离我家仅十公里的国家4A级景区,直到今年才得以成行。 一大早我们就从安庆城区出发,七点不到就到了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一问,方知八点才开放。无奈,我们在附近遛达、闲聊一个小时才得以进入景区。 乌龙溪景区是安徽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位于宜秀区杨桥镇余墩村境内,总面积645.34公顷,乌龙溪与白龙溪、黄龙溪、青龙溪并称为大龙山四大溪流,其溪长3.5公里,因蜿蜓曲折,势若游龙出山而得名。 传说古时久旱不雨,人们祈求青龙降雨以滋润万物。谁知青龙未至,乌龙现身,旱情进一步加剧。观音菩萨得知后,将其点化成溪,卧谷禅修,泽被当地百姓。 景区内历史人文古迹众多,素有“峰雄、洞迷、谷幽、石奇、木秀、水灵”之称。 沿乌龙溪上行,巨石夹道,林幽山静。今年梅雨稀少,溪水涓涓,浅滩缓流。沿途经过的景点有求子石、龙石刻、人生几何、清心亭、石溪听泉、禅修谷、天溲石等。两处龙石刻,相距不过二十来米。一处传说为宋朝诗人黄庭坚所写,相传黄庭坚任江西吉州太和知县时,经常泛舟长江,来大龙山游览。此碑传为其来圆通庵敬香时,有感于乌龙溪状若游龙而题写。另一处传说为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任江西抚州刺史时,游历大龙山所题。因其仕途失意,有问道向禅之意,遂书写“龙”字。清心亭,传说为地藏菩萨休憩处,后人为记念他,而建此亭。天溲石,传说为地藏菩萨当年溺尿之所,日久天长,竟将巨石洗刷出一条水槽。 溪流中部的圆照庵下有一巨石,高约4米,长约5米,上刻楷书大字“龙山第一刹”,为清书法家马香谷道光七年(1827)所书。再往上行就是有着“龙山第一刹”美誉的圆照寺和圆照庵。 据寺中清代重修碑记载:“龙岫烟云之中,天开圆照禅林,非同凡境也,此庵建于唐,历五代及宋元明至本朝,香烟不绝”。其有庙宇三幢,并有一塔名为无量塔。岁月沧桑,寺塔不幸毁于兵燹。文革期间破"四旧",寺院复遭重创,梁柱崩毁,殿宇凋零,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已成为废墟。1988年,赵朴初先生建议重修圆照寺,1990年,更是亲笔书写“知恩报恩”四个大字。后来经过修复,在废墟上,慢慢的建立了圆照寺。 寺前两棵历经300余载沧桑的银杏树,树围3米有余,高数十丈,挺拔高耸,树冠如云,堪称龙山一宝。整个圆照寺周围修竹茂林,鸟语花香。 圆照寺建有地藏宝殿、观音殿、圆照寺、大雄宝殿(圆照庵),还有僧房、斋房等,规模宏大,非常大气。寺内文物甚多,纵跨千余载。历代祖师留下的园林、墓塔、碑记等近三十处,诸如文目智炜老和尚塔、镇塔公碑、无量塔碑和"龙山第一刹"石刻记等,每一处古迹都记载着古刹的兴衰。1995年安庆市人民政府将"龙山第一刹"石刻和圆照寺公布为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棵银杏树为安庆市二级古树。 寺内意求住持已经八十八岁高龄,面色红润,但腿脚明显浮肿。老法师善谈,见我们仨饶有兴趣,向我们介绍了寺院的历史和重修的经历,讲解佛教教义:常怀善心、一心向善、多行善事,这就是世间的爱。佛教的“大爱”就是能够向佛菩萨一样,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用自己心中的爱,去引导人们的向善之心,从而让人们了生死,得解脱,。 交谈了一会,我们告别老法师,选择了东边的路线游览,先后到达三叠石、通天神掌、龙山晓月、通天云梯等景点。疲乏时便在亭台休憩片刻。 神奇的三叠石,三块大石都没有平整对齐,尤其是最上面一块石头是倾斜的,与下面错位了,因此看起来重心不稳,像要倒下去一样。历经风雨,不知道有多少万年的历史,却仍然岿然不倒。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奇观,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通天神掌、龙山晓月、通天云梯是近年新添的景点。我们三人年过六旬,多少有些恐高,就没有上通天神掌,但都上了龙山晓月,我和老葛还上了通天云梯。向东南方向望去,石塘湖和安庆城区一览无余。因为在高处,不敢久视,只对城区少数建筑做了识别。 在龙山晓月、通天云梯我们见到了与我们同时进入景区的一位游客。天气炎热,汗流不止,加之腿力不足,我们三人决定在通天云梯开始下山,下山途中陆续见到了不少游客上山,好多孩童在父母的陪同下来景区游览。 下山途中经过的主要景点有龙山晓黛、王母簪、船若洞。 龙山晓黛是块巨石,朝西的一面比较平整,有几处似青碧色。龙山晓黛是安庆老八景之一,据康熙《安庆府志》记载:大龙山“其上多石,石多露,有峰,峰多隐,东数峰欲出,西数峰欲敛,朝夕多青碧色,雨霁望之,其色莹然,独不类他山”。民国四年《怀宁县志》载大龙山“每朝霞始升,苍翠欲滴,峰恋隐见,异观。龙山晓黛,县景之一也”。 王母簪形似一块长长的簪子。传说天上织女和凡界牛郎成婚,王母娘娘得知后,派天兵天将缉拿织女上天,牛郎在身后苦苦追随。王母娘娘见状,拔出头上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将二人阻隔。后来,每年七月初七,喜鹊搭桥牛郎织女得以相会。 船若洞不大,洞口低矮,地面平整。船若,佛家语是智慧的意思,为地藏菩萨在乌龙溪修炼夜晚栖居的洞穴。据说,凡游客来此必增添智慧,助其金榜题名,事业有成。对我们三人来说,只望能够身体健康足矣。上山和下山途中经过的没有名称的洞穴有多个,很多都要猫步缓行,低矮处便是匍匐前行。 十一点二十走出了景区大门,微信步数九千余步,对照景区导览图,游览的景点只有一半,而且是走马观花。乌龙溪景区岩石之奇瑰,水色之亮丽,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不久我会再次来游览的。
|